窦菲涛
有些地方一天就下了半年的雨,不少村庄的交通、电力、通信全面瘫痪,一些群众因山洪被困……上周,北京遭遇连续极端强降雨,密云、怀柔、延庆等地出现灾情,我和同事前往救灾一线采访。
山洪突袭,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武警官兵、消防救援人员不惧危险、迎难而上。在密云下栅子村红门川河的一处河谷,消防员在湍急的河水中站成一排,每人相隔1米左右,筑成一道人墙,保护转移的被困群众。河道对岸,水面距离岸上将近两米高,两名消防员站在水里用力往上扶,岸上的两名消防员使劲往上拉,帮助受灾群众成功脱险……几天的时间里,我见证了一场场争分夺秒的救援,被危难中“逆行者”的担当深深打动。这种无私无畏,我们在九八抗洪时见过,在汶川抗震救灾时见过,生动诠释了何为“生命至上,人民至上”。
“逆行者”的付出,群众看在眼里、刻在心里。在密云,一位老人拿出仅有的4根火腿肠,硬要塞给救援人员;在怀柔,参加过抗美援朝的93岁老兵,不上担架也不让背,坚持走路撤离,对着官兵们一路敬礼,官兵们也纷纷回礼。暴雨来势汹汹,但救援现场处处涌动着暖意,挺身而出者不问回报,受助村民满怀感恩。
同样让我泪目的,还有人们之间的守望相助。山洪冲来时,有的村民不顾个人安危,爬到房顶敲窗户,唤醒周围12位邻居;有的村民带领其他青壮年,用镰刀和镐头,在山旁的荆棘丛中硬是开出来一条生命通道,一趟又一趟地把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转移出去;还有志愿者徒步进入断联的村子,附近的建筑工地也调动一切物资、设备,第一时间送往救援地点。
灾难面前,中国人总是万众一心、同舟共济。这几天的采访让我想起,2022年重庆发生山火,山区道路崎岖难行,专业救援设备运输受阻。当地群众自发组成摩托车队,运送灭火器、饮用水等物资至火场前线。2023年,台风“杜苏芮”来袭,内蒙古乌海西开往北京丰台的K396次列车被迫停在北京门头沟区落坡岭火车站,当地百姓想尽一切办法让乘客住得下、吃得上……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,我们就能凝聚起战胜灾害的强大合力。
采访中,我一直在想,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,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历经磨难而越发坚强,一个重要的基因就是团结。这种团结不仅体现在抢险救灾中,更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,体现在体育竞技的赛场上,体现在“西气东输”“南水北调”等重大工程中。只要心往一处想,劲儿往一处使,我们就能一路向前,一往无前。
当前仍处在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让我们继续发扬众志成城、不怕困难的精神,携手筑牢抵御风雨的“堤坝”,共同守护美好家园。
网配查配资-网配查配资官网-在线股票配资开户-股票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